“撇捺之间、穿斗陌阡” 1200根竹竿,历时30天的建筑之路 成都远洋太古里竹构
项目名称:“撇捺之间、穿斗陌阡” 竹构
建筑设计:裸筑更新建筑设计事务所
竹结构施工:上海境道原竹
项目地址:成都远洋太古里漫广场
在接受这个商业命题的时候,我首先会思考如何转译为建筑语言,造一座适合于成都远洋太古里的建筑,其次便是希望在这座限时建筑到期后,材料本体可以达到循环回收再利用。我开始从竹子入手,竹子是地球的毛发,两三年的时间就能完成一轮生长周期,且生生不息。所以这是竹构建筑,一座使用最易取得的材料搭建的,一座最环保的建筑。这座限时建筑是以文化表达为目的而进行的建造意图,来自各个街巷各个地区各个城市的人都会汇聚在此,建筑需要让来访者“一看能明白”这座建筑的文化表达,所以设计的开始便是“建筑会意”。「八」由一撇一捺构成,寓意成都远洋太古里在一撇一捺被书写时所蕴含的时间概念中,迈入全新阶段;一撇一捺亦构成空间的「入」口,寓意开放、链接;亦或代表禀赋创造力的「人」,寓意多元包容、以人为本。在探索撇捺笔画的时候,我们发现其呈现的是一种十分稳定的三角形关系,完全地符合建筑的力学原理。因此,以撇捺为原型的建构体系,应运而生。
“撇”和“捺”的构筑模式相同,分为三组碳化曲竹梁,每个竹梁均以传统竹构的方式配合钢铆接节点依次拼装,在结构上的插接点,自然而然地形成如同中国传统书法的“笔锋”:“一顿一挫”。书法会形,顿挫建构,顺势成为我们在传统文化与建筑形态上的对话,亦如同“形与意”的对话。最终构成 10 米长的“撇”和 14 米长的“捺”。 “撇”从上至下经历 3 段,每段剖面分别以 8,6,5 的数量递减;“捺”以 6 竿开始,依次 8 竿再至 12 竿,以不同数量的竹竿排列来实现粗细变化,表达撇捺的笔锋的模仿。 整座建筑,使用近 1200 根竹竿建造而成,轴测纵向分成 8 跨(7 品竹梁+1 品钢梯)。每一品竹梁由空腹桁架体系搭接而成。头品竹梁以“牛腿梁”向外悬挑,呈现向外怀抱的姿态;末跨的“八字钢梯”,加强了竹梁的秩序性。阡陌交通缘起于场地的特殊地址位置,处于成都远洋太古里的中心漫广场,这里即是城市八方来客的终点,也可以是通向城市各个区域的起点。因此这座建筑同时是一座精神属性的建筑,犹如插入一面旗帜,开始重新连接世界!它有别于周边“平铺式”的大屋盖,呈现出一座耸起的,高约 12.8m 的竹钢建筑。因穿斗形式的高耸,与阡陌交通的平面体系自然而然的浮现于设计图面上。穿斗建筑缘起于川蜀的建筑结构形式“川斗”,将作为支撑“撇捺大梁”的载体。一楼置入 8 个艺术空间,成为“潮流、生活、艺术”的发声地。二楼穿插钢结构游廊,三楼平台,向北远眺圣古大慈寺匾额,往西总览现代建筑街巷,身处在此,犹如古今汇聚的时光通廊。在穿斗结构上,形成另一种竖向的交错连通的体系。 竹梁是从一根根竹竿,拼装而成一组组竹架,再到一品品竹跨,最终成为“竹梁”。这一套关于竹子的模数体系,就是反映了裸筑更新的世界观,这个世界是由微观事物组织而成的,人类在自然面前需要时刻保持谦卑与谦逊,从组织立一根竹竿开始,聚沙成塔。
我们很喜欢模数,因为他无论在小的事物,总可以通过智慧和逻辑,抵达巨大彼岸。而在这个项目上,只有用模数化预装竹桁架,才可能在 15 天里把建筑搭完。 钢锚栓连接竹竿,钢插片连接每一品竹梁,在盐城结庐工厂完成了 42 品竹梁,运往成都完成最后的现场安装。竹梁的搭建,采用的是空腹桁架的结构体系,利用空腔轻量化主梁,且便于长途运输及现场吊机组装。
一根竹竿的建筑之路0. 竹竿的选择:竹,竹子,禾本科,竹亚科(Bambusoideae)高大乔木状禾草类植物。属于禾本科草本植物。其本体由于生长周期迅速,是十分环保的建筑材料。
1. 楠竹成年之后,根部直径 8cm,端部直径在 4-5cm 左右,整体长度 6m,即”成材”,成为成熟的建筑材料;
2. 竹竿经历碳化热弯过程。
3.竹竿通过十字交叉,采用传统绑竹工艺固定构造形式。局部将竹筒替换为钢管以增强竹结构刚度;
4.钢插片,是竹与竹,竹与地面的连接插件。钢的强度与扰度是最佳的连接件,设计成插片形式,也是为了以最轻盈的方式将竹钢体系变得更加美观,耐久,坚固。 撇捺的外部张拉半透银色膜,采用经济的 “焊烫”来拼合膜拼缝,以达到每一品 2.6m 的横幅尺寸以及 10m 的纵幅,头尾固定由 3mm 钢绳,通过抱箍套环连接至钢螺栓,通过兰花螺丝收紧实现绷直的状态。让建筑成为遮风挡雨的庇护地,同时也是穿堂风吹过的纳凉地,银色的半透明膜布,是天空与地面的桥梁,把天青色反给了这座建筑。一座限时建筑,与永久建筑最大的不同是,应该去思考其应该以怎样的方式谢幕?
所以整座限时建筑的可回收材料可以分为 3 种:
1 竹结构,在拆除之后,作为户外竹凳被再次使用。
2 钢结构,在拆除之后被废钢厂全部回收。
3 银色膜布,绑扎在户外竹凳成为坐垫再次使用。
展览结束后,该建筑的部分碳化楠竹将被拆装为成都特色竹凳,一批散布于成都远洋太古里的公共空间内供游客休憩,一批赠予太古地产竹创社区中心供当地村民使用,实现从建筑到公共设施的循环利用,实践成都远洋太古里的可持续发展理念。
对我们来说,建筑学是一种表达的工具,讲的是如何表达,是非常自由的,可以是任何形式的,但归根结底是表达什么。境道竹构 15年高端竹结构企业,专业为: 竹结构、竹建筑、竹装饰、竹棚、竹亭、竹桥、竹景观、竹编等竹艺建筑提供,竹结构相关咨询、竹结构设计深化、原竹材料生产、项目施工落地等一系列服务。致力为客户提供卓越的一站式体验.电话400-8866075 021-58665611。
版权声明:本案例图片来自网络,若涉及版权,请联系我司进行及时删除!
点赞 (0)
相关新闻
related news
-
墨西哥:沙滩蘑菇特色竹建筑 竹编景观案例分享 确实赏心悦目
2022-05-10 -
如此高端特色竹屋建筑,符合您对家梦幻般的要求吗?
2022-03-15 -
盘点墨西哥竹建筑(竹编景观建筑)美的令人陶醉
2021-12-21 -
公寓室内外用竹子装饰会有哪种效果呢–公寓装饰突破传统
2021-12-14